2009年1月4日 星期日

關於這幾天的五題翻譯

我想了一想

就別寫了

期末考後再繼續

請大家專心準備



新年快樂

B6 L1 習作解答

Vocabulary:
1. charm
2. permission
3. purchase
4. glides
5. theme
6. accused
7. logic
8. resembles
9. punctual
10. tossed
11. mumbling
12. idiot

Idioms and Phrases:
1. As far as I was concerned
2. handed over
3. ran through
4. took my breath away

Discourse Structure:
CBDA

Matching:
f=>b=>c=>a=>e

Cloze Test:
C A B B A D C A B C

Sentence Writing:
A:
1. A polar bear is about three times as heavy as a grown-up man.
2. My bike is twice more expensive than yours./ My bike costs twice more than yours.
3. Linda's house is five times the size of ours.
B:
1. John and Chris have been friends since (they were in ) senior high school.
2. Before Ivy moved back to Taiwan, she had studied in the U.S. since the age of ten.

Reading Comprehension:
BADBC

B6 L1課文翻譯

著名的美國發明家湯瑪斯.阿爾瓦.愛迪生曾是天才是一分的靈感加上九十九分的汗水。現在似乎有科學證據來支持他的斷言。根據一位英國心理家和其同僚的研究顯示,莎士比亞、莫札特和畢卡索這類天才是「天賦異稟」或具有某種與生俱來的才華這種觀念是個迷思。

在仔細研究過在藝術活動及運動方面中的傑出表現後,這些研究人員做出結論: 卓越是取決於機會、鼓勵、訓練、熱忱、自信,還有最重要的是—練習。即使是那些被認為沒有什麼特殊才能的人在經過訓練之後,也能達到原先被認為只有天賦異稟之輩才能達成的水準。他們說:「天賦是一種迷思,而現在該是推翻這種迷思的時候了。」

這個理論—完全突破傳統看法—已經受到世界各地學者的讚賞。有些研究人員相信天賦的迷思已經對社會及教育帶來深遠的後果,也就是說,該迷思讓人們被胡亂的歸類,貶低為沒有天份和平庸,舉例來說,那些被認為是低成就者通常都被剝奪了能讓他們充分發揮潛能所需的學習機會。到最後,負面的預期會變成必然應驗的預言。
事實上,針對技藝精湛的藝術家和數學家、頂尖的網球及游泳選手所做的研究顯示,這些人在受到父母鼓勵之前,鮮少在早期就透露出前途看好的跡象。研究也未發現任何個案是不需花數千小時認真受訓而達到其成就的巔峰。即使是那些被認為有特別天份的人—無論是在音樂、數學、西洋棋或運動領域—也需要長時間的指導和練習才能達到最卓越的成就。一位科學家指出:「大家一直以為有些人不必花許多的時間練習就可以達到高水準的表現,這種迷思多半是因為這些人的練習通常不是隨便就可觀察到的。」

同時,一項對於著名作曲家早年傳記的研究顯示,他們全都接受過數年規律、密集且受人督導的練習。一位心理學家提到:「不凡的技藝往往出現於得到特殊機會的時期之後,而非之前,而技藝的出現通常還揉合著望子成龍的強烈期望。」莫札特久以來都被譽為古典樂的天才兒童,事實上也是經歷過一段漫長的訓練後,才創作出他最好的作品。直到他沉浸音樂十六年後,才首次創作出公認的傑作。

練習的重要性在體育運動方面有同樣受到了注意。例如,某些肌肉構成的差異曾被認為是可靠的預測運動表現的指標。不過,以長跑而言,獲勝的關鍵在於某些肌肉纖維比例上的差異,而這些差異主要也是長期練跑的結果。有人可能會問:「是什麼造就了天才呢?」很可惜,目前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然而,現在所知的是,後天的培養至少和先天的本質一樣重要。換言之,對孩子的成功勝算而言,一個給予支持的環境能比任何天賦為孩子的成功帶來更大的可能性。最後,我們大多數的人會認為這個訊息是令人安心的—即使沒有種基因樂透,我們的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B5 L12 課文翻譯

羅伯.佛斯特為20世紀美國最偉大的詩人之ㄧ。他是惟一一位以其詩作四度贏得極具威信的普立茲獎之詩人。約翰.甘迺迪總統曾說:「他為國家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作,美國人民將永遠從他的詩中獲得喜悅及體悟。」佛斯特的詩中表現出普遍的人性,吸引著世世代代的讀者。他的詩經常描寫自然景象及日常瑣事,深入探討人類經驗的各種層面,《沒有選的路》便是一個佳例。

沒有選的路黃葉林裡岔出兩條路,遺憾我一個旅人不能兩條都走,我良久駐足,向著其中之ㄧ極目遠眺,看它彎入灌木叢;

接著選了另一條,同等可喜,而且理由可能還更恰當,因為它蓋滿了草,罕有人跡;雖然即此而言,往來該地磨損的程度兩者其實一樣,

而那天早晨它們不分軒輊臥於沒有踏髒的樹葉裏。喔,我保留第一條給來日!然而明知路與路相連不止,我懷疑自己能否重返此地。

很久很久之後的某個時刻談起此事我應會嘆口氣:樹林裡岔出兩條路,而我—我選了那條人跡較少的,因而使得結果全然迥異。

佛斯特停留英國的期間,常與好友愛德華.湯瑪斯一同散步。湯瑪斯經常變換不同的路徑,好讓佛斯特欣賞美麗的風景。他經常感嘆如果走另一條路或許會看到什麼不同的景色,本詩的誕生可能由此促成。然而,這首詩本身已成功地捕捉人們做決定時的普遍特質。本詩的敘事者是位面臨抉擇的旅人—要選擇該走樹林中的哪條岔路。在鄉間散步時當然不可能在「多年之後」造成「截然不同」的差異,因此它是做選擇的隱喻。旅人選擇了看起來人跡較少的那條路,雖然心知可能也有許多人走過。他決定下回再去走第一條路。但也了解其可能性微乎其微。在這首詩的尾聲,敘事者想像自己「嘆一口氣」訴說自己做選擇的故事,暗示當初自己若是選擇了另一條路,可能會有更好或更壞的發展。然而,以客觀的角度來看,這兩條路之間並無太大的差別。確定的是,一旦我們做了決定,就必須放棄其他的選擇。事實上,那個選擇會引導我們做出一連串其他的選擇,讓一切無法回頭。對於那些正面臨為將來做重大抉擇的困難之人而言,這首詩可帶來啟發。舉例來說,假若你是個學生,也會面臨類似的關口,例如選擇主修的科目、就讀的學校。再更進一步,就會有就業的路需要選擇。凡讀了佛斯特這首細膩的詩的人,或許都會在人生的旅途中,面臨抉擇的個人經驗上,產生一種認同感。如論如何,切記,最後的選擇是你的—你要獨自去面對。